
【無需打開直接搜索微信;操作使用教程:微信小程序微樂游戲開掛方法教程
1.親,實際上微信小程序微樂游戲開掛方法教程是可以開掛的,確實有掛.
2.在"設置DD輔助功能DD微信麻將開掛工具"里.點擊"開啟".
3.打開工具.在"設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兩個選項"設置"和"連接軟件"均勾選"開啟".(好多人就是這一步忘記做了)
4.打開某一個微信組.點擊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擾"選項.勾選"關閉".(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開啟"的狀態.這樣才能觸系統發底層接口.)
5.保持手機不處關屏的狀態.
6.如果你還沒有成功.首先確認你是智能手機(蘋果安卓均可).其次需要你的微信升級到新版本.
本司針對手游進行破解,選擇我們的四大理由:
1、微信小程序微樂游戲開掛方法教程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強大的軟件!
2、自動連接,用戶只要開啟軟件,就會全程后臺自動連接程序,無需用戶時時盯著軟件.
3、安全保障,使用這款軟件的用戶可以非常安心,絕對沒有被封的危險存在.
4、快速穩定,使用這款軟件的用戶肯定是土豪.安卓定制版和蘋果定制版,包一年不閃退!
親,可以開掛,確實是有掛的,很多玩家在這款游戲中打牌都會發現很多用戶的牌特別好,總是能贏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樣.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懷疑這款游戲是不是有掛,實際上這款游戲確實是有掛的. 通過添加客服微信【】安裝軟件.
收費軟件,非誠勿擾 .正版輔助拒絕試用!
本公司謹重許諾!假一賠十!無效賠十倍!十天包換!一個月包退,安裝即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李宇明
[內容提要]信息時代語言文字工作有兩項新任務:1、語言信息處理;2、健康網絡世界的語言生活。推廣普通話、整理現行漢字、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這三項傳統語言文字工作任務,也應當放到信息化的平臺上來完成。要完成這些任務,關鍵是要更新語言觀念。
關鍵詞:信息時代 語言文字 工作任務
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先知者在思考未來信息社會的問題。1959年,美國社會學家貝爾(Daniel Bell)首先提出“后工業社會”的概念。1962年,美國學者馬魯普(Fritz Machlup)在《知識產業》一書中提出了“知識社會”的概念,日本學者梅桌忠夫在其著作《信息產業論》中提出了“信息社會”的概念。 [①] 此后人們便開始關注知識或信息在未來社會中的地位,逐漸認識到在信息社會,物質、能源和信息這三大人類可資利用的資源中,信息將成為最為重要的資源。
半個世紀以來,信息社會的一些因素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逐漸顯露出來,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初“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在許多國家、地區提出并開始實施,特別是因特網于1995年開始商業化,人類邁向信息時代的步伐突然加快。例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2001年7月2日1期指出,制造業產值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DP)中所占比例從1960年的28.7%降低到17%。在我國,信息產業年產值平均增長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25%以上,以3倍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速度發展。 [②] 現在,我國電話裝機總量已達4.9億,其中固定電話2.45億,移動電話2.45億,位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國與因特網連接的計算機主機數量已達到2572萬臺,網民數量已增至6800萬。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和網絡教育,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并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
語言文字工作者必須站在時代潮頭,面對信息時代的到來與時俱進地思考語言文字工作,使語言文字工作能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顯現出時代的風貌。
(一)國家語言文字工作任務三次重要表述
新中國建立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家語言文字工作與時俱進,為國家的文化建設和現代化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期間,國家語言文字工作任務也在與時俱進。關于國家語言文字工作任務,歷史上有三次重要表述:
周恩來總理(1958,P1)指出:“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就是: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這三大任務,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的語言文字工作任務。
20世紀80年代,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1986年1月6日,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召開。根據社會發展和形勢變化,國家的語言文字工作任務調整為五大項:
1.做好現代漢語規范化工作,大力推廣和積極普及普通話;
2.研究和整理現行漢字,制訂各種有關標準;
3.進一步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研究并解決實際使用中的有關問題;
4.研究漢語、漢字信息處理問題,參與鑒定有關成果;
5.加強語言文字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做好社會調查和社會咨詢、服務工作。 [③]
1997年12月23日,又一次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召開。此次會議將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任務明確為四條:
1.堅持普通話的法定地位,大力推廣普通話;
2.堅持漢字簡化方向,努力推進全社會用字規范化;
3.加大中文信息處理的宏觀管理力度,逐步實現中文信息技術產品的優化統一;
4.繼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擴大使用范圍。 [④]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任務的這三次重要表述,有兩點最需注意:
第一,推廣普通話,整理現行漢字,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是半個多世紀以來貫穿始終的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任務,盡管這三個方面的任務,不同時期的表述有差別,內涵有變化,側重點有不同。為方便起見,可以把這三個方面的任務稱為語言文字工作的“傳統任務”。
第二,從新時期開始,語言信息處理被列為國家的語言文字工作任務。
(二)語言信息處理
能夠將語言(包括文字)信息處理列為國家的語言文字工作任務,需要對兩個問題有科學認識:1.信息化對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2.語言文字與信息化的密切關系。事實表明,我國很早就密切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很早就看到了語言文字與信息化的密切關系。
20世紀80年代,語言信息處理起步不久,其成果還很少應用到一般的社會領域。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在1986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開幕式上就已經指出:“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來處理各種信息,是新技術革命的重要內容,而要使電子計算機服從指揮,就要研究人是怎樣使用和理解語言的,當前大家感興趣的并正在廣泛研究的計算機的輸入方法,就同語言文字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 [⑤] 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的工作報告,對信息化的情景進行了描繪,并開始探討信息化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地位:“當前,世界正處于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實現圖書情報工作自動化,印刷排版現代化,生產管理自動化,以及辦公室事務自動化,已經成為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課題。因此,加強語言文字研究,促進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提到了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重要的地位。”當時,國家語委已經看到“語言文字已經取得的成果,對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研究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指出了這樣的事實:“漢語拼音越來越多地用于中文信息處理。計算機漢語拼音輸入自動轉換漢字系統的研制,提高了信息處理的能力,為我國普及和發展電子計算機創造了有利條件。” [⑥] 這種認識得時代風氣之先,當時能把“研究漢語、漢字信息處理問題,參與鑒定有關成果”作為語言文字工作任務之一,確實具有歷史遠見。
10年后又一次召開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之時,信息技術和語言處理已有重大進展,信息社會的一些因素已經進入社會生活。當時的國家語委主任許嘉璐先生,在會議閉幕式上講得非常明確:“今天的經濟建設和五六十年代的一個巨大差別是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信息處理中的語言文字規范和標準越來越重要。出版物、影視屏幕和公共場所用字越來越依賴計算機,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化對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則將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雖然在21世紀的語言文字工作中推廣普通話仍將是第一位的,但是牽動語言文字工作全局的將是中文信息處理。如果不看到這一點,就沒有完全認識到當前語言文字工作的特點,也就不能準確地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⑦]
就語言信息處理這方面來看,1997年的這次會議有兩個進展:其一,把政府在語言信息處理中應扮演的角色定在宏觀管理上,把工作目的定在“實現中文信息技術產品的優化統一”上;其二,明確提出要從四個方面做好這一工作:“第一,繼續加快中文信息處理急需的規范標準的制訂,如各種專業用字字符集標準、漢字印刷新字體字形規范、漢字鍵盤輸入語言文字規范綜合評價原則、漢字字序標準等。第二,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適應漢語詞處理的急迫需要,要積極組織面向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詞匯研究,盡快解決面向漢語詞匯處理的‘瓶頸’問題。第三,積極開展為中文信息處理服務的語言文字基礎工程建設,特別是要繼續完成現代漢語語料庫的建庫、語料加工和基于語料的應用開發工作。第四,逐步建立有效協調的管理機制,做好對中文信息技術產品中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測工作。” [⑧]
自此至今,標準制定、科學研究、基礎工程建設、監督檢測這四個方面,一直是國家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當然,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著信息社會的快步走來,隨著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工作的開展,信息處理的語言文字已經涉及中國境內的主要語言文字和英語等一些外國語言文字,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的內容也向縱深方面快速推進。近來的事實表明,語言文字的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礎,沒有語言文字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實現信息化,語言文字信息化的水平決定著信息化的水平。促進語言文字的信息化,是語言文字工作者不可怠慢的歷史責任,也是信息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健康網絡世界的語言生活
因特網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的應用與推廣,是信息時代得以形成的基礎。因特網為人類構筑了一個“虛擬空間”,這虛擬空間,既是信息技術的杰作,同時也將是人類信息處理最為重要的場所。虛擬空間的語言生活已成為人類語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虛擬空間的語言生活圖景,現在還難以精細描繪。就因特網的已有應用實踐而言,數字政府、電子商務、遠程教育及科學研究、網絡娛樂等四個方面,將成為虛擬空間中人類的主要活動,而這些活動都要依賴于各種各樣的數字化的數據庫,因此,數字化數據庫(例如數字化圖書館、數字化博物館、數字化檔案館等)的建設、網絡傳輸、充分的共享與利用等,便成為信息社會必須認真考慮、妥善解決的問題。由于信息的載體主要是語言文字,所以數字化數據庫的建設、傳輸與利用,便構成了人類語言生活的新內容,需要語言文字工作者主動參與,研究問題,保障網絡世界語言生活的健康發展。
健康網絡世界的語言生活,理應成為信息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有許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例如:
1.搜集整理字符,包括承載中華文化的所有文字和符號(即“中華字符集”),解決這些字符的存儲、輸入、輸出、檢索等技術問題,為各種數據庫的制作提供字庫基礎。并積極參加國家標準化、國際標準化工作,建立中華字符集的國家編碼標準和國際編碼標準,以保障數據庫在網絡中的順暢運行。 [⑨]
2.協同世界各國建立虛擬空間的語言公約,逐漸消除網絡交際中的語言障礙,從語言文字學的角度保證信息傳輸的穩定性、交互性。
3.密切關注本土語言(漢語及我國少數民族語言)在虛擬空間的生存與發展,保持本土語言在虛擬空間中的活力與效率,維護虛擬空間的語言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切實保護網絡語言信息的安全。
二、將傳統工作任務提升到信息化的高度
推廣普通話,整理現行漢字,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這些語言文字工作的“傳統任務”,也應提升到信息化的高度來進行。這話有兩層含義:其一,應在傳統任務中加入促進信息化的新內涵,語言文字工作自覺地為國家信息化服務;其二,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成果促進語言文字工作任務的完成。
許嘉璐(1995,P164)講得很明確:“國家語委所管的另兩個領域是推廣普通話和管理社會用字(影視屏幕用字、出版物和印刷品用字及公共場所用字)。雖說這兩個方面和中文信息處理工作是并列的,但是工作的內容和方式也無不受到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影響。例如,在推廣普通話工作中,計算機是重要的教學和測試工具,計算機的進一步普及將是推廣普通話的巨大動力,而普通話的推廣又會反過來推動計算機的普及和技術的發展。又如,社會用字除手寫的以外幾乎都出自制字機、字幕機。反過來看,中文信息處理中的語言文字規范,又需要時時考慮到推廣普通話和社會用字的需求。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在科學技術特別是電子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國的語言文字工作,必須要緊緊抓住中文信息處理這個龍頭。”
計算機、多媒體和因特網正在快速推廣應用,海量真實文本正在成為計算機語言文字處理的對象。信息產品使用愈普遍,每個語言文字使用者所輸出的語言文字,就愈可能成為計算機處理的真實文本。計算機是為人服務的,應能為人們的語言生活提供各種便利。但是,真實文本的處理難度很大,為促進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的順利發展,也為社會成員能夠有效利用信息產品,應當加速社會語言生活的規范化,以增強計算機要處理的各種文本的規范性,加快我國信息化的進程。通過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促進社會用語用字的規范化,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語言文字工作為信息化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面。
再如,漢語拼音在信息處理中的重要作用,已為信息處理的實踐所證明。今天,在制定漢語拼音的有關規范的時候,在宣傳漢語拼音作用的時候,在探討漢語拼音方案使用范圍的時候,在解決漢語拼音方案遺留的一些問題的時候,都必須有信息化的眼光,要放在信息時代的環境中去考究問題。這樣,過去存在爭論、迷惑不清的問題,用信息化的眼光來審視,也許就會清楚許多。
國家語委主任袁貴仁教授(2001)曾經高度概括過中國語言文字網的六大功能:“第一,宣傳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第二,向社會提供語言文字工作的咨詢和信息服務;第三,實現網上語言文字遠程教育,包括普通話的培訓、測試,以及文字應用水平的測試等;第四,實現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和科研管理的網絡化;第五,規范標準發布的平臺和征求社會意見、討論語言文字問題的渠道;第六,連結海內外語言文字學術研究的橋梁。”
這段話表明,語言文字工作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與成果;通過因特網開展語言文字工作,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的一種。語言信息處理是信息化的尖兵,語言文字工作和語言文字工作者,也應當成為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尖兵。
三、更新語言觀念例說
要完成語言信息處理、健康網絡語言生活等信息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新任務,要將傳統的語言文字工作任務提升到信息化的高度,最為重要的是更新語言(包括文字)觀念。觀念不同,看待語言文字的視角便不同。比如:對漢語拼音及其作用的看法,對簡體字和繁字體的看法,對海外華人社會語言的看法,對方言分歧的看法等,不同的語言觀就會不一樣。下面以語言文字標準和語言資源觀為例,說明更新語言觀念的重要意義。
(一)語言文字標準問題
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提法由來已久,但若說制定語言文字標準,也許很多人聽起來并不順耳。 [⑩] 語言文字標準是語言文字規范的延伸,其要求比一般規范更高。早在1986年,國家語委為適應語言文字信息化要求,就提出要實現漢字標準化,“使現代漢語用字做到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11] 2001年,時任國家語委主任的王湛同志,把制定語言文字的規范標準擺在語言文字工作的核心性、基礎性地位:“語言文字工作的具體任務歸結起來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就是制定規范標準和推行規范標準。制定規范標準具有核心性、基礎性的地位,只有根據社會語文生活的發展和需要,制定、完善科學的、切合實際的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推行標準和規范化建設才有基礎。” [12]
在信息化時代,語言文字需要標準。沒有標準,就不能滿足信息處理的要求,不能滿足語言文字信息產品商業化的要求。語言文字標準的制定,使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和語言文字工作更直接地作用于社會的經濟發展,特別是IT經濟的發展。因此,在信息化時代,不能只看到語言文字的文化屬性,也不能僅僅把語言文字工作看作是文化工作。
過去的語言文字規范主要服務于社會交際和語言教學,而當代的語言文字規范(有許多是以標準的面目出現)更多的是要服務于信息領域。因此,當前的語言文字的規范標準制定,應以信息化為主線展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要求與之相關的語言文字標準必須快速制定、及時更新。此種境況下,標準就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認識到這一點,標準的研制者就能加快指標進度,標準的使用者就不會求全責備。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用于信息產業的語言文字標準的制定,相關企業應當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語言文字標準制定的主體也需要多樣化,除了國家、學術團體和標準化委員會之外,應大力提倡企業和個人提出標準。標準的落實,也不能全靠行政命令,而是要建立市場準入制度,通過評測認證來實現。在新的時期,應努力探索“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的建設之路。
(二)語言也是國家資源
從語言交際的角度看,方言分歧會影響一個民族的語言交際,一個國家有眾多語言,會影響這個國家的語言交際。百余年來,我國數輩人一直在為漢民族、為我們整個國家的語言順利溝通而努力。 [13] 普通話和規范漢字既是漢民族共同的語言文字,而且也是我國法定的通用語言文字。促進語言的溝通非常必要,而且我們這一代人還要為此不懈努力。不過也要看到,促進語言溝通只是國家語言規劃的一個方面,從文化和信息化的角度看,語言多、方言多不僅僅是問題,而且也是財富,是資源。
語言是文化資源,這在過去已有學者進行過不少論述。語言同時也是信息產業的資源,網絡世界的資源,這種資源觀已經受到注意。信息產業的競爭,網絡社會的競爭,不完全是技術的競爭,同時也是文化的競爭,也是文化載體――語言的競爭。保護與開發本土語言資源,使其在信息時代仍然旺盛的活力,盡量不使本土語言或方言消弱或泯滅。因此,在促進語言溝通的同時,還要進行合理的語言保護;在發展外語教育以進行國際語言交流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保護、發展母語和本土語言。國家要努力開發語言資源,建立國家級的語料庫,語言文字知識庫等等。要保護瀕危語言。要制定語言的國際傳播戰略。既要規范語言文字,還要使語言文字飽含活力。
就人類已有的歷史來看,經濟大國必然是一個語言大國,語言大國也肯定會促使一個經濟大國的形成。所謂語言大國,不僅要看使用這種語言作母語的人數,還要看該語言作為外語學習的人數,看用該語言出版的文獻數量,看該語言在國際上和因特網上所發揮的作用。我國正在向經濟大國邁進,相應的也應努力促使我國在未來成為語言大國。
語言研究要適應信息時代:要努力發展應用語言學,特別是與語言信息化關系最為密切的計算語言學。需要將現有的語言研究成果數字化,并且武裝計算機。需要努力促進語言研究使用現代化的手段,其成果能夠用于信息化。需要盡快培養適應信息化的語言研究人才。
語言文字工作也要適應信息時代:研究信息化時代的語言文字工作戰略,制定適合信息時代的語言文字政策。不僅要在信息化的平臺上做好傳統的語言文字工作,而且還要充分考慮信息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新任務,促進語言信息處理,健康網絡世界的語言生活,使語言文字工作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
主要參考文獻
李宇明 2003a 信息時代的中國語言問題,《語言文字應用》第1期。
李宇明 2003b 搭建中華字符集大平臺,《中文信息學報》第2期。
劉導生 1986 新時期的語言文字工作,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秘書處編《新時期的語言文字工作――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文件匯編(1986年1月)》,語文出版社,1987年。
萬 里 1986 萬里同志在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秘書處編《新時期的語言文字工作――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文件匯編》,語文出版社,1987年。
熊澄宇等 2002 《信息社會4.0》,湖南人民出版社。
許嘉璐 1995 中文信息處理的現狀和發展方向,許嘉璐《未成集――論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語文出版社,2000年。
許嘉璐 1997a 開拓語言文字工作新局面,為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服務,許嘉璐《未成集――論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語文出版社,2000年。
許嘉璐 1997b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語言文字工作,許嘉璐《未成集――論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語文出版社,2000年。
俞士汶主編 2003 《計算語言學概論》,商務印書館。
袁貴仁 2001 以規范標準建設為核心,開創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新局面――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十五”科研規劃論證會上的講話,教育部語信司網頁。
王理嘉 2003 《漢語拼音運動與漢民族標準語》,語文出版社。
王 湛 2001 認清形勢,真抓實干,開創語言文字工作新局面――在2001年度全國語委辦主任會暨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匯報會上的講話,教育部語用司網頁。
周恩來 1958 《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人民出版社。
周光召 2003 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新華文摘》第9期。
[作者簡介]李宇明,河南泌陽人。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用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并被華中師范大學等多所大學聘為教授。主要研究的學術領域有現代漢語語法、語言學理論和應用語言學。
[①] 參見熊澄宇等(2002,P1-2)。
[②] 參見熊澄宇等(2002,P4)。
[③] 劉導生(1986,P23-24)。
[④] 許嘉璐(1997a,P442-445)。
[⑤] 萬里(1986,P13-14)。
[⑥] 見劉導生(1986,P21-22)。
[⑦] 許嘉璐(1997b,P452)。
[⑧] 許嘉璐(1997a,P444)。
[⑨] 參見李宇明(2003b)。
[⑩] 在過去,有“標準語”、“標準音”的提法。如把普通話稱為“現代漢民族標準語”;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11] 劉導生(1986,P27)。
[12] 王湛(2001)。
[13] 參見王理嘉(2003)。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