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衛生研究人員發現,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如不健康的體重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壓,在受教育程度較低、不太富裕的印度人中增長更快,席卷了整個人口,對農村地區的影響不亞于城市景觀。
一個由來自德國、美國和印度的醫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團隊使用了最近兩版的《全國家庭健康調查》,繪制了2015-16年至2019-21年期間這些風險因素的流行模式是如何變化的。
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心血管疾病不再是富裕的城市現象。
“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這些問題主要是城市富裕階層的問題,因為風險因素在農村地區和不太富裕的人群中迅速增長。是時候讓政府考慮一個全國性的計劃,分配更多的資源來應對非傳染性疾病的激增,”團隊成員之一、德里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的教授Nikhil Tandon告訴衛生署。
在分析了超過1550萬人的數據后,研究人員發現,盡管在2015-16年至2019-21年期間,所有社會經濟群體的不健康體重增加都有所增加,但受教育程度較低和較不富裕的人群的體重增加幅度更高。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患病率在弱勢人群中也上升得更多,但在受過教育的人群和富人中保持不變甚至下降。所有人的吸煙率都在下降。
在2015-16年,富裕和受過教育的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程度更高,但在未來四年中,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變化幅度要明顯得多。
這相當于未受過教育的人增加了29.5%,而受過最高教育的人只增加了7.6%。同樣,最貧窮的人超重的比例增加了78%以上,而最富有的人只增加了8.33%。
研究人員在發表在《柳葉刀東南亞地區衛生》雜志上的研究報告中說,同樣,高血壓在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群中增加了7.41%,在最貧窮的人群中增加了12.66%,但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下降了18%,在接受調查的最富有的人群中下降了12.57%。
糖尿病在最貧窮的人群中增加了24%,在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群中增加了21%,但在最富有的人群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中都減少了7%。
研究小組的另一名成員、德里慢性病控制中心主任Dorairaj Prabhakaran指出:“現在是時候把重點放在比迪控制上了,對酒精征收更多的稅,以限制年輕人的消費,發起反對加工食品的運動,鼓勵體育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