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簡稱"蘇超")成為網絡熱議話題。這項業余足球賽事即將迎來第四輪比賽,甚至吸引了央視的直播計劃。隨著蘇超的火爆,"散裝江蘇"這個老梗再次被網友翻出,成為社交平臺上的熱門談資。
江蘇的"散裝"特征有其歷史地理淵源。從地理上看,江蘇被淮河、長江和大運河分割成多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形成了2900多條河流和290多個湖泊的密集水網。行政沿革上,江蘇作為一個省的歷史并不長,直到清朝康熙六年才正式建省,且長期存在東西兩個中心。
然而,這種"散裝"表象下是江蘇各城市強勁的綜合實力。13個地級市全部躋身全國百強,經濟發展均衡。在蘇超比賽中,各城市為提升主場規格展開激烈競爭,徐州連夜更換進口草皮,南京將比賽場地遷至可容納6萬人的奧體中心,展現出"十三太保"的競爭精神。
實際上,江蘇人有著深厚的省域認同。從民國時期的文獻記載到當代的南北幫扶政策,都體現了這種認同。蘇南蘇北通過產業轉移、人才交流等方式實現共同發展,在自然災害面前更是團結一致。如今,"散裝江蘇"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而蘇超的火爆或許正是江蘇人"形散神聚"特質的生動體現。
本信息來自互聯網,不代表導讀網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rfey.com/news/7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