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正處于一個關鍵時刻,剛剛擺脫長期停滯,正在走向新的增長。各政黨不應在預算撥款提案上相互競爭,而應就促進經濟增長的具體措施展開辯論。
經濟措施應側重于如何應對物價上漲,并確保更大幅度的工資增長生根發芽。
在眾議院選舉中,各政黨將“立即應對高物價”作為競選公約的主要內容。
自民黨承諾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現金補貼。自民黨似乎認為,有必要采取措施,支持因大米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而苦苦掙扎的家庭。
但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日本首相石破茂發表了超過上一財政年度追加更正預算規模的經濟刺激對策。為什么在正常時期需要超過13萬億日元的大規模補充預算?
與此同時,日本立憲民主黨(Constitutional 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提議引入稅收抵免和福利,將消費稅減免和福利結合起來,面向中低收入者。日本革新黨、日本共產黨、國民民主黨要求下調消費稅稅率。
考慮到韓國的財政狀況在發達國家中處于最糟糕的水平,在沒有充分提出替代財政資源的情況下,以減稅方案來吸引選民是不負責的。由于財政狀況不斷惡化,這可能會加劇人們對未來的擔憂,可能導致抑制消費。
日本經濟能否徹底克服通貨緊縮,正處于關鍵時刻。
為了幫助工資增長繼續超過物價上漲,有必要轉向以增長為導向的經濟,使工資和投資都能增長。必須制定旨在提高企業生產力的增長戰略。
然而,各黨派提出的經濟措施都只是一系列口號;它們缺乏關于如何實施的具體步驟,因此不具有說服力。
自民黨承諾促進“以工作為中心的就業”,即薪酬由工作內容決定,而自民黨則呼吁“徹底投資于人”。但是,這些建議還不足以使日本經濟全面復蘇。
去年,日本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被德國超越,跌至全球第四位。日本要想擴大國際影響力,就必須制定在脫碳和數字化等競爭激烈的領域取得成功的戰略。
提高最低工資也很重要。執政黨和反對黨幾乎完全同意將目前每小時1055日元的工資提高到1500日元。
但是,占全國就業人數70%左右的中小企業的工資上調空間很小,因此很難實現。各方應出臺有效扶持中小企業的措施。
(摘自2024年10月20日《讀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