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總部位于阿聯酋的本·扎耶德國際集團(BZI)和馬來西亞的FatHopes能源公司(FHE)將投資5億美元,聯手建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合作伙伴關系。
根據兩家公司的說法,此次合作將在巴生港建成世界上最具前瞻性的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煉油廠之一,此舉有望改變該地區清潔航空的格局。
BZI (Malaysia) Berhad Datuk Seri董事總經理Shamir Kumar Nandy博士表示,該綜合設施是東南亞首個此類設施,將通過HEFA途徑生產SAF,目前占全球SAF產量的80%以上。
他表示,該項目完全由BZI的投資支持,預計將于2026年破土動工,并于2029年開始商業運營。
“目前,我們自己承擔了全部費用。根據FatHopes的調查結果和最新進展,他們正在獲得必要的批準和制裁,然后才能破土動工。
4月25日,他在BZI辦公室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所以我認為,從今天(4月25日星期五)起,大約12個月后,這將是一年的時間。”
出席BZI和FatHopes能源公司戰略投資宣布儀式的還有自然資源和環境可持續性部長Nik Nazmi Nik Ahmad。
他表示,此次合作將BZI的全球投資專業知識與FHE在可持續生物燃料原料聚合方面的領導地位結合在一起,為該地區高度多元化和可擴展的SAF平臺奠定基礎。
他說,巴生港煉油廠有望實現馬來西亞每年生產100萬噸硫酸鐵的宏偉目標,鞏固馬來西亞在全球硫酸鐵經濟中的核心地位。
“這項倡議有可能重新構想飛行的未來。
“我們還將與FHE的煉油合作伙伴和技術提供商一起探索先進的SAF技術。
沙米爾補充說:“這是關于利潤、人類和地球的,這是激發這種合作關系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這是為了地球。”
從FHE的角度來看,該項目目前處于可行性階段,正在發展為年產30萬噸的設施。
“這將是生產能力,這將需要約33萬噸飼料,”FatHopes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Vinesh Sinha表示。
“該技術能夠處理多種原料,并將受到現行政策和認證的指導。”
雖然BZI已經充分承諾了融資,但Sinha承認,主要挑戰在于煉油廠開發的技術方面。
“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實際上是在技術方面。
他說:“我們需要大量的投入材料——氫和氮,它們是制造過程的主要組成部分。”
“我們正在尋找這些信息的來源。然后是港口基礎設施,這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Sinha補充說:“在我們這邊,我們真正關注的是技術準備和確保這個特定工廠的環境影響評估許可。”
在早些時候的講話中,尼克·納茲米表示,擬議中的巴生港空軍煉油廠將改變馬來西亞能源和航空業的游戲規則。
他說:“這項投資將成為我們能源和航空領域深遠變革的催化劑。”
他說,該項目符合馬來西亞在《巴黎協定》下的氣候目標,并加強了馬來西亞作為快速增長的東南亞能源市場的區域領導者的地位。
“航空旅行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必須是可持續的。
他說:“這座煉油廠將幫助航空業脫碳,同時加強我們的能源安全,并支持馬來西亞的凈零目標。”
Nik Nazmi還強調了該項目的社會經濟價值,稱它將創造就業機會,并使參與生物燃料供應鏈的社區受益。
他補充說:“這個項目表明,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機會是可以齊頭并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