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渾南有軌電車發布公告稱,渾南有軌電車二號線、四號線即將停運。
沈陽渾南現代有軌電車運營有限公司表示,目前,沈陽渾南現代有軌電車根據乘客出行規律、客流分布、滿載率等多方面因素,經向上級部門請示批準后,對部分運營線路進行優化調整。具體如下:
1. 有軌電車二號線停運。沈陽地鐵二號線南延線于2023年9月29日正式開通,至今已開通一年,部分站點設置與沈陽渾南現代有軌電車既有二號線部分站點距離較近,國際軟件園站、桃仙機場站等重要客流站點重合,交通資源重疊,因此為優化城市交通資源,有軌電車二號線將于2024年10月25日停止運營,如沿線乘客有出行需求,可選擇乘坐沈陽地鐵二號線出行。
2. 有軌電車四號線停運。有軌電車四號線設計初衷主要為解決沈陽南站出行人員交通接駁問題,但現階段沈陽南站乘坐有軌電車四號線的乘客較少,且有軌電車三號線可滿足四號線乘客的出行需求,因此為優化車輛資源配置,有軌電車四號線將于2024年10月25日停止運營,如沿線乘客有出行需求,可選擇乘坐有軌電車三號線出行。
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多地的有軌電車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停建、停運和拆除。
8月5日,頂著“世界首條商業運營的氫能源有軌電車”光環的佛山高明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通告,因設備設施需安排檢修,期間將暫停運營;
5月,投資近15億元的珠海有軌電車1號線在停運3年后宣布拆除;
2023年年底,年成本1.2億元的北京亦莊T1線因客流太少、覆蓋效果不理想被質疑雞肋和猜測會否走向停運拆除;
以及更早前上海、天津等城市有軌電車也相繼出現停運拆除等,這一系列現象引發了社會廣泛熱議。
客流低,經濟性差多是這些有軌電車最終停運的直接原因,而不少還在運營的有軌電車也面臨“勞民傷財”還是“便民工程”的巨大爭議。
珠海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圖源:珠海現代電車官微
但值得一提的是,接連停運的同時,新的有軌電車也在被爭相建設。
作為一種肇始于19世紀、源于國外的地面交通工具,有軌電車近些年來在中國的許多城市出現了“復興”態勢,上海、南京、嘉興、淮安、珠海、天水等幾十座大小城市都先后開通運營了有軌電車線路。
截至2023年底,中國內地共有23個城市開通了有軌電車線路,運營總里程達578.42公里,占城軌交通運營線路的5.15%。
對于這一現象,不少網友紛紛發言,有的網友認為建設有軌電車沒有必要性:“有軌電車速度慢,不知道為什么一定要修。”
也有網友表示支持:“我就很喜歡坐有軌電車,舒適、安靜。”
還有網友認為,邊拆邊建是合理的現象:“舊的有軌電車不適宜城市的發展,需要拆除,再去建設新的、規劃合理、乘坐舒適的有軌電車,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2013年,沈陽渾南有軌電車雨中試車。圖源:VCG
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有軌電車非常適合在對私家車通行有所限制的景區或園區進行接駁工作,建設的關鍵也在于要因地制宜,符合本地特色。第一,要科學編制線網規劃,加強功能定位和客流需求的研究;第二,充分考慮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和換乘;最后,要優化路權分配,提高道路利用率。
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導致網站不能正常訪問,建議升級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