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今年損失了約2.91億令吉,因為可回收材料最終沒有被回收,而是被浪費了。
固體廢物管理和公共清潔公司(SWCorp)首席執行官拿督Ahmad Husaini Abdul Rahman(圖)表示,考慮到2023年全國回收率為35.38%,估計未回收的可回收材料數量為6.96%,即近100萬噸。
根據2012年國家固體廢物管理部門的《馬來西亞固體廢物組成、特征和回收現有實踐調查》報告,具有回收潛力的可回收廢物的組成為42.34%。
Ahmad Husaini表示,42.34%的數字考慮了該國現有的可回收材料處理技術。
“假設回收廢物的平均價格是每公斤30美分,那么應該回收的廢物的估計價值是2.91億令吉,”他告訴《星報》。
Ahmad Husaini說,塑料、紙張、金屬和利樂包裝是四種可以回收的廢物,有可能為國家收入做出貢獻。
然而,根據SWCorp在2022年對26個垃圾填埋場進行的固體廢物組成研究,塑料和紙張材料構成了大部分廢物。
去年送往這些垃圾填埋場的垃圾總量估計為3181735.56公斤,其中塑料占22%,紙張占15%。
根據每公斤10美分的最低市場價格,塑料可以為國民收入貢獻近7000萬令吉,而紙張有可能產生超過4700萬令吉。
在堆填區發現的第三大可回收材料是金屬,占2%,根據每公斤40仙的最低市場價格,潛在收入超過2500萬令吉,其次是利樂,每公斤5仙的潛在收入為300萬令吉。
Ahmad Husaini說,到2025年全國回收率達到40%的目標,希望更多的馬來西亞人采取高價值的回收做法。
他指出,全國的回收率每年都在上升,從2015年的15.7%到2021年的31.52%,2022年的33.17%,今年達到35.38%。
“這顯示社署推行的各項計劃已產生正面影響,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關注回收。”
“然而,SWCorp不能自滿。將加強鼓勵社區回收利用的努力,以確保馬來西亞到2025年實現40%的全國回收率,”艾哈邁德侯賽因說。
他補充說,通過當地政府發展部已經和正在實施的各種努力和倡議,相信該國正走在實現這一目標的正確軌道上。
阿末胡賽尼說,為了確保達到目標,必須在馬來西亞所有州協調和實施固體廢物源頭分類活動(SAS,或源頭分類),因為它目前只在通過2007年固體廢物和公共清潔管理法令(672法令)的七個州實施。
目前,只有吉隆坡和布城、柔佛、馬六甲、森美蘭州、彭亨州、吉打州和玻璃州的聯邦直轄區受到672法令的約束。
他說:“這項規定在馬來西亞所有州的執行,肯定會迫使社區進行廢物分類,以及回收活動。”
他補充說,另一個戰略是加強商業、工業和機構部門的固體廢物管理。
至于公眾意識計劃,Ahmad Husaini說,這些計劃也需要足夠的基礎設施支持,例如回收中心,使社區能夠有效地開展“減量、再利用、再循環”的活動。
他說,馬來西亞的回收行業也可以被授權推動回收活動,并補充說,這是因為馬來西亞仍然缺乏購買回收物品的行業參與者,這導致許多可回收物品最終被處理在垃圾填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