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員深入生產車間仔細查看其所用的電池、充電器、輪胎等配件是否符合國家認證標準
歡迎掃碼關注 黨報熱線962211 微信公眾號
紅燈轉綠,等待的車流依次通行。一名男子右手一擰,胯下的電動自行車一下子躥了出去,多輛剛起步的汽車駕駛員只得猛踩一腳剎車。望著絕塵而去的電動自行車,司機和行人皆是心有余悸……你是否也在路上遇到過橫沖直撞的電動自行車?
據統計,目前我國兩輪電動自行車市場保有量至少有3.5億輛,意味著平均每4個人就有一輛。時速不超過25公里、整車重量不超過55公斤、電池電壓不超過48伏、帶有腳踏騎行裝置——這是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的硬性指標,也是安全騎行的保障。
但改時速、改功率、改電壓,部分騎行者希望電動自行車跑得更快更遠,甚至騎出“速度與激情”,忽略了其中的安全隱患。改裝電動自行車,線上線下是一條怎樣的改裝產業鏈。市場監管部門如何查、如何管、如何防,記者昨日跟隨執法人員走進生產企業與銷售門店見證了現場監督檢查。
記者在多款電動自行車品牌官方網店瀏覽發現,商家將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以及電動摩托車準確區分進行銷售,并且對在售的電動自行車打出符合新國標要求的宣傳語。
“可以解除限速嗎?”當記者向某品牌商家客服咨詢時,對方回復稱:“不支持解除限速,擅自解除限速,屬于違規電動車,限速是為了增加安全性,無論是車主本人還是維修商家幫電動車解除限速裝置,都破壞了電動車的安全性能,對車主安全構成一定的危險,都屬于違規行為。”
但在搜索關鍵詞“解碼器”“國標車”時,頁面中卻出現了相應的產品,售價從幾十元到百余元不等。其中,部分商品明確標有“解除限制”字眼,一些則以“一鍵颼颼”等隱晦字眼告知消費者。
銷量最高的一款解速器商品詳情頁中,記者并未找到其具體產品型號、生產廠家信息,詢問時客服表示,下單后會有視頻教程以及專業師傅在線指導。在商品評價頁面,該解速器已有200余用戶評價,絕大多數給出了“秒解,好用”“時速顯示還是25km/h”等好評。
另據新華社近期開展的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系列調查,多地市場約有近一半經銷商門店或修理鋪可提供或變相提供改裝服務。
在四川小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多條生產線的工人們正在忙碌地生產組裝,一輛輛組裝好的電動自行車成品從流水線上裝配好后,運送到成品區。
在生產裝配線上,執法人員仔細查看其所用的電池、充電器、輪胎等配件是否符合國家認證標準,是否與提供的認證證書相一致;是否存在超認證范圍生產電動自行車的行為、是否正確使用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詳細了解該企業為降低電動自行車使用中的安全風險所采用的生產設計。在核對電動自行車蓄電池、鋰電池庫存量與進貨臺賬數目一致性的保持時,發現了問題——“你們還需要提供強有力的證據來證明。”成都市市場監管局認證認可處處長盧剛說,“已經成形的大量電動自行車堆放在庫房,準備發往銷售門店,且不斷在生產,而你們配備的鋰電池庫存只有兩臺,這很難讓我相信,鋰電池是隨著電動自行車整車銷往銷售門店的。”
針對這一情況,盧剛現場向雙流區市場監管局提出進一步詳查要求,并表示將開展“回頭看”,從源頭上保證型號一致的鋰電池和車型一同發往銷售門店。
在雙流區藏衛路南一段的2家電動車銷售門店,當記者同執法人員走進店內時,銷售人員正向消費者介紹其中一款電動自行車。執法人員開始進行現場抽查。在這里,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銷售未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的電動自行車,是否存在銷售無合格證、無廠名廠址等來源不明和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車用蓄電池、充電器等相關配件,以及是否存在拆除限速器、更換大功率蓄電池等非法改拼裝行為。
經查,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家銷售門店現場抽查的產品型號、規格都獲得了3C強制認證,認證證書上的產品信息和實際檢查的產品信息保持了一致性,符合相關要求。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銷售門店都做到了合規銷售。在位于建設北路三段及理工東苑附近的電動車集中銷售區,成華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在售電動車進行隨機質量抽檢時就發現了問題。“我們對現場發現的3C認證證書一致性問題線索賡即移交轄區市場監管所,將嚴格依法進行查處,及時消除產品質量安全隱患。”
除了認證一致性出現問題,更有甚者,制售不合格電池以次充好。在位于金牛區茶店子橫街23號的電動車車行,金牛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依據舉報線索趕到現場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店正在組裝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電池,現場有生產所用的電池電芯、電池保護板、半成品電池組和印有“巨能動力、成都巨能新能源鋰電池有限公司”標簽的成品鋰電池組。因涉嫌質量問題,執法人員現場扣押涉案物品,并立案調查。
“2月18日至今,全市市場監管部門檢查電動兩輪車及蓄電池充電器等配套生產企業9家次,立案查處1起、銷售門店1452家次,立案查處5起、維修網點441個,發現銷售環節違法違規問題18起,主要為擅自改裝坐墊、物筐、組裝不合格鋰電池等。組織全市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生產、銷售、維修單位開展‘三集中一承諾’(集中觀看曝光視頻,集中警示約談宣貫,集中監管力量嚴查,簽訂《電動車規范經營責任承諾書》)。”據盧剛介紹,直至今年底,我市都將持續開展電動兩輪車相關專項整治,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
對于電動兩輪車的監管,涉及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兩個方面。在生產領域,市場監管部門將對全市電動兩輪車強制性產品認證獲證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以及認證活動開展全覆蓋認證監管;在流通領域,將對經銷商,包括批發、零售市場經營主體開展認證監管。
在網絡銷售環節,督促實際經營地在成都市的電商經營者,在網站顯著位置公示主體信息,引導經營者公開產品質檢報告、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等產品相關信息。加強對平臺經營者的行政指導,督促平臺經營者嚴格審核平臺內經營者真實身份資料信息和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不得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及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
針對存在重大隱患的非法改拼裝,專項整治中,市場監管部門也將加大對電動兩輪車及配件銷售單位在新車銷售環節拆除限速器、外設蓄電池托架、更換大功率蓄電池等違法違規擅自改裝關鍵性組件行為的查處力度,嚴查使用環節從事經營性非法加裝、改裝、拼裝電動自行車的行為,嚴厲懲處和曝光一批違規銷售和從事經營性非法加裝、改裝、拼裝的市場主體。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王靜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