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每年冬天,我們都會跟蹤整個北半球在850毫巴壓力水平(海拔約1英里)下低于23華氏度的空氣面積范圍。這一措施使我們能夠根據對流層較低的溫度來描述冬季的強度。
在過去的75個季節里,12月- 1月- 2月(DJF)的平均面積下降了4.6%,這是全球變暖的明確跡象,以冬季為單位進行測量。
這一觀測記錄的另一個有趣的方面來自于對進入冬季的冷空氣積累的研究。因此,我們也對從9月1日到11月30日的75個季節的空氣面積進行了跟蹤。進入該時間序列的今年是有史以來第六熱的年份——也就是說,它的平均面積最小。
根據這一標準,溫暖的SON并不總是意味著下一個季節溫暖的DJF。事實上,如果將75個SON季節從最暖到最冷進行排序,然后將DJF季節從最暖到最冷進行排序,那么在某些年份,溫暖的SON之后是寒冷的DJF,反之亦然。這些年份的特點可以被稱為“排名變化”,即同一賽季,一個榜單上的排名與另一個榜單上的排名差別很大。
冬季比秋季冷的最大排位變動發生在2002-03年,當時秋季在最熱的年份中排名第18位,而次年冬季僅在最熱的年份中排名第58位,排位變動了39位。緊隨其后的是2011-12年,但方向相反,這一年的秋天很冷(最溫暖的第70位),之后是有史以來最溫暖的第17位——排名上升了53位。
目前的研究正在調查是否有系統的跡象表明整個半球的環流變化,這可能會早期表明某一年是否會經歷從秋天到冬天的劇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