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些老年人很滿足于享受他們的退休生活,在花園里閑逛,或者早上和朋友一起喝咖啡,但64歲的大衛·鐘和拉梅什·帕特爾仍然每天工作8小時或更長時間,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這兩位無私的馬來西亞人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照顧不幸的人,并沒有表現出放慢腳步的跡象。
自2004年以來,Chong一直在管理森美蘭州內雪蘭的通心老人之家,同時做幾份工作來維持他照顧的人的生活。
該養老院共有18名住戶,包括12名男性和6名女性,年齡在54歲至89歲之間。
其中兩名居民是輪椅使用者,三人被診斷出有精神健康問題。
盡管面臨種種挑戰,這位三個孩子的快樂父親表示,他不會放棄對他的老年指控。
他的職業是殯儀館,在朋友們的鼓勵下,他創辦了這家養老院。
“我想回饋社會,于是有了經營養老院的機會。
“我完全贊成,認為我得到了支持。
“但當我的朋友們意識到經營一個家庭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那么容易時,他們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他說。
雖然他從好心人那里得到了現金和實物的捐贈,但Chong說他需要支付大部分的運營成本,平均每月8000令吉。
殯儀館的老板用他的生意的收入來渡過難關。
他說:“當我的朋友們辭職后,就只剩下我和老人們在一起,我別無選擇,只能盡我所能讓這個家繼續運轉下去。”
在最初的幾年里,由于沒有錢雇傭員工,Chong為居民做飯,并自己打掃房子。
“在我去殯儀館之前,我會給住院者做飯。處理完工作后,我會趕回去檢查老年人的情況,或者把他們送到醫院。”
“有時我想放棄,但如果我放棄了,他們會去哪里呢?”
Chong現在由安老院的秘書Jessie Chan和一名在他不在時幫助照顧老人的工作人員協助。
和Chong一樣,Ramesh發現很難放棄與他一起工作的兒童和老年人。盡管今年早些時候接受了心臟搭橋手術,但這位兩個孩子的祖父仍然致力于幾個非政府組織。
2006年,拉梅什創立了Vivekananda之家,這是一個為孤兒和來自森美蘭州侖堡的虐待或單親家庭的兒童提供的庇護所。
從那時起,有600多名兒童來到這個家庭。
新的Vivekananda住宅從一個只有一名工作人員的舊鋅屋頂木制建筑擴展到兩個混凝土街區,可以容納多達80名居民。
現在有7名員工,包括一名廚師、清潔工和辦公室管理員。孩子們也有學費、瑜伽和silambam課程。
在某些情況下,為了防止孩子與母親分離,拉梅什為這些婦女提供住處,并為她們找工作。
雖然維韋卡南達之家在他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拉梅什平衡了他作為孩子們的父親的責任和其他職責。
他也是Rembau社區康復中心的主席,這是一個殘疾人日托中心;養老院Rumah Sejahtera Rembau;以及馬來西亞紅新月會的當地分會。
雖然這些責任對一些人來說似乎是壓倒性的,但這些都是拉梅什一天的工作,他每天早上5點半開始工作。
這位三個孩子的父親在前往殘疾人日托中心之前會和妻子一起散步,以確保一天的節目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然后拉梅什會突然出現在Vivekananda之家和Rumah Sejahtera,檢查事情,并花時間與居民聊天。
他說:“我不后悔,尤其是當我看到孩子們取得成功,結婚,回來看我們的時候。”
拉梅什在結婚時對妻子直言不諱,妻子也欣然接受了他回饋社會的號召。
“盡管起起伏伏,我的妻子和孩子們總是在維韋卡南達之家幫忙做家務。這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說。
是什么讓這兩個人繼續前進?
他們都把改變他人生活的滿足感作為自己唯一的動力和回報。
“我只是盡我所能去幫忙。這是人類的一部分,”拉梅什說。
沖太奔波于他的各種生意和老人院之間,只有一個原因——幫助一個人類同胞。
欲了解更多故事,請訪問StarSpecial: nation202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