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孩子們應該從小就被教導如何處理金錢和管理他們的財務。
他們說,在孩子們對金錢的態度開始形成的小學階段就開始,這是確保青少年和下一代的經濟和社會福利的關鍵。
社會和兒童權利活動家賽義德·阿茲米·阿爾哈布希說,在當今物質至上的社會,從小教孩子們金融知識已經成為一種必要。
另請閱讀:互動:破產者的“第二次機會”
“當今世界充滿了潮流、同輩壓力和財富,由于社交媒體的盛行,這些因素經常從年輕時就影響著年輕人。
“因此,如今保護兒童還包括讓他們了解如何在年幼時做出更好的財務選擇,即使是最小的購買。
他說:“盡早做到這一點,將有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這不僅有助于他們培養更好的金錢價值觀,還有助于他們在未來參加工作時變得更有責任感。”
賽義德·阿茲米說,這樣做也有助于阻止孩子們走上可能的犯罪道路,為不負責任的消費買單。
他還建議,通過現實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將金融知識納入學校的其他科目和課程,而不是單獨的科目。
另請閱讀:互動:馬來西亞破產背后的數字
他補充說:“這些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測驗應該經常用于比賽,因為孩子們通過直接體驗和活動學習效果最好。”
兒童權利活動家拿督Hartini Zainudin博士也有同樣的觀點,他說,早期的金融知識是防止年輕人落入當今數量過多的金融騙局或債務陷阱的關鍵。
“通過在年輕時學習理財,個人可以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比如定期儲蓄和避免不必要的債務。
“這將使他們能夠駕馭我們今天日益復雜的金融環境,這要歸功于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這些技術和人工智能經常被用于詐騙。
她說:“對個人來說,對金融概念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保護自己免受欺詐,并做出明智的金融決策,這一點至關重要。”
另請閱讀:全民金融素養(Inside民意調查)
哈蒂尼表示,政府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將是確保馬來西亞人和整個國家金融未來的最佳方式。
他說:“在年輕人中普及金融知識將大大減輕我們社會福利系統未來的負擔,因為更少的人可能陷入債務或依賴政府援助。
“除了典型的提高認識運動和倡議外,地方委員會以社區為基礎的青年金融掃盲方案也將更有效地教育農村地區的年輕人。
她補充說:“金融機構也應該與政府合作,開發創新的金融教育工具和平臺,以保護他們未來的客戶群和馬來西亞同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