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一則“華山醫院前院長張明遠因闌尾炎未得到及時救治,客死他鄉”的消息被廣泛傳播。然而經核查,華山醫院沒有名為“張明遠”的前院長,也沒有同名員工。目前,編造該謠言的網絡水軍團伙被搗毀,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上海靜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相關違法賬號被依法封禁。
從這起案件看,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要在網絡謠言中設置“華山醫院前院長”“客死他鄉”等吸引眼球的關鍵詞,就是為了制造沖突,消費公眾的同情心,增加謠言的傳播機會,博取更多的流量和關注度,以便后續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牟利。
犯罪嫌疑人在接受采訪時承認,“根本不知道上海有一家華山醫院”,也不知道有“張明遠”這個人。這正是當下利用AI造謠的新特點:如果說此前人工炮制的謠言很容易露出馬腳,那么如今在AI的加持下,即使犯罪嫌疑人并不掌握相關情況,也可以通過AI生成煞有介事的“故事”,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更可怕的是,AI能極大提升虛假信息的“生產能力”。本案中的三個犯罪嫌疑人,給AI提供一些提示詞,讓其聯網搜索相關信息后,再進行整合,可以每天發布1萬條帖文。僅僅是這三人,通過4個大號、500多個小號,短短兩個月就發布了30多萬條垃圾信息。
顯然,通過AI編造大量虛假、有害的劣質信息,加劇了“AI幻覺”,是“毒流量”,也是對網絡環境的一種劣化。
目前,經過警方的教育,犯罪嫌疑人已經認識到,不應該胡編亂造或者夸大其詞,編造發布虛假信息,感到“非常后悔”。他們將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應有的代價,廣大網絡內容創作者也應該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三個犯罪嫌疑人此前在某知名女明星剛去世時,就曾用AI編造過內容,而且被平臺提示、扣分。但他們還是“有僥幸心理”,因為相對AI批量生成的大量內容來說,他們被平臺處罰的概率還是很低。
為應對生成式AI帶來的影響,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已經發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在《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上,進一步細化了AI合成內容的標識。
但是,一些平臺的提示還不夠清晰,容易被忽略;一些平臺“先發后審”,給假信息傳播提供了時間窗口;一些平臺無法識別AI作品,導致假新聞成為漏網之魚。這就要求平臺進一步加強審核,盡到主體責任。目前,上海公安機關和頭部平臺已經建立了暢通的工作聯動機制,通過案件管理合作,及時通報掌握的問題。
算法必須向善,不能流量至上。今年以來,上海公安機關全力開展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按照“以打開路、以打促治”思路重拳出擊,全量清理造謠傳謠信息,分級懲治涉謠賬號,嚴厲打擊“造熱點”“帶節奏”的網絡水軍。
面對AI生成內容,公眾也要保持理性和冷靜,在閱讀、轉發之前,多一分思考,多一分求證。不讓劣質信息充斥網絡空間,全力營造清朗有序的網絡環境,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