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從早期發展到現在的無處不在,它已經真正改變了我們生活、工作和交流的方式。
雖然互聯網的曙光始于1969年美國國防部的阿帕網實驗,但直到1990年,隨著第一個網絡瀏覽器的出現,現代網絡才開始成形。
萬維網瀏覽器由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創建,后來在1994年更名為Nexus,以避免與他的萬維網(WWW)項目混淆,它是第一個允許用戶使用圖形界面上網的工具。
關于網上沖浪這個話題,“沖浪”這個詞最早是由圖書管理員兼作家Jean Armour Polly在1992年發表的一篇題為“上網沖浪”的文章中創造的。
有趣的是,“沖浪”這個比喻早在1991年就被早期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加州教育和研究聯盟網絡(CERFnet)在一本名為《互聯網船長和CERF男孩的冒險》的漫畫書中使用過。
說到起源奇怪的網絡術語——有沒有想過“垃圾郵件”這個詞是從哪里來的?
如今,大多數人將垃圾郵件與大量堵塞收件箱的不受歡迎的促銷電子郵件和信息聯系在一起,而不是與垃圾郵件同名的罐裝肉類產品。
這種聯系可以追溯到1970年英國喜劇劇團巨蟒劇團(Monty Python)首次在電視上播出的一部小品。
這部小品講述了一對夫婦與咖啡館女服務員的邂逅,菜單上堆滿了罐頭肉Spam,最后一艘小船上的維京人唱起了一首獻給Spam的歌。
早期的Usenet和電子郵件用戶后來重新定義了這個詞,用來描述淹沒他們收件箱的營銷和廣告電子郵件,以及論壇上發布的不相關的重復信息。
有趣的是,這并不是受Monty Python啟發的數字時代的唯一一個術語,因為編程語言Python的名字就是由Monty Python命名的。
另一個相關的花邊新聞是,第一批垃圾郵件是在1978年5月3日由市場代表Gary Thuerk發送的。
這些電子郵件是為了推廣一種新的電腦模型,被發送給了393個收件人,與今天用戶處理的垃圾郵件數量相距甚遠。《福布斯》在2020年報道稱,每天發送的垃圾郵件達3200億封。
另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是,域名,用于訪問網站和發送電子郵件的唯一地址,曾經是免費的,直到1995年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開始收費,根據網絡托管提供商InterNetX。
如今,根據域名的可用性和受歡迎程度,購買域名可能是一件昂貴的事情。
例如,特斯拉的網站(tesla.com)據稱花費了1100萬美元(5130萬令吉),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才獲得,據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所有者兼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