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4月13日,《新聞聯播》報道了中國物流、消費、工程、鄉村振興、就業、展會、科技等多方面取得的新進展新成就,結合近日政策組合拳發力以及生態保護穩健推進,中國高質量發展呈現春暖花開的大好局面,助力全年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
【多領域方案、指引、標準發布實施 朝著穩健有效持續發力】
我國全鏈條促進汽車等消費品以舊換新
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近日,14部門聯合發布《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部署組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消費品以舊換新。
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聯動,安排資金支持汽車報廢更新。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降低汽車貸款首付比例。持續落實好二手車銷售反向開票、異地交易登記等便利化措施。
推動家電以舊換新。提高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相關資金政策,暢通廢家電回收處理全鏈條。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消費者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給予補貼。發展互聯網+上門回收等新型模式。
推動家裝廚衛煥新。鼓勵有條件地區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和適老化改造,對購買智能家居產品給予補貼。
力爭到2025年,實現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乘用車加快淘汰,高效節能家電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50%,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15%。
國家外匯管理局:修訂資本項目外匯業務指引
國家外匯管理局4月12日修訂發布《資本項目外匯業務指引(2024年版)》(以下簡稱《指引》),便利機構、個人等主體辦理資本項目外匯業務。《指引》自2024年5月6日起實施。
據了解,《指引》進一步細化和明確部分業務辦理原則,其中明確了境內機構境外放款債轉股辦理程序;新增境內企業在A股市場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外方股東參與認購業務辦理情形等。
電子采購交易規范國家標準發布
記者4月13日從國家標準委了解到,《電子采購交易規范 非招標方式》國家標準近日發布實施,填補了我國企業采購制度標準的空缺。
電子采購交易規范國家標準牽頭起草人李小林稱:國有企業非招標采購交易方式是指依法必須招標項目以外,采用談判、競價、詢比和其他直接采購的交易方式,既具有公平的競爭性,同時具有靈活柔性定制的屬性,因此它比較適合于企業的采購交易。
《電子采購交易規范 非招標方式》是我國首部適用國有企業非招標采購交易方式的國家標準,系統總結了公共采購交易的通行規則和方法,明確了非招標的4種交易方式及基本的程序性要求,為各單位建立非招標采購管理體系指明了方向。
李小林稱:它填補了企業數字化采購交易制度的空缺,為實現國有企業非招標采購交易方式可競爭、可公開、可監督、可規范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制度基礎。
據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標準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實施標準,希望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各類電子交易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在采購實踐中落實標準要求。
我國將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國將在一批新建和在建煤礦項目中優選一批產能儲備煤礦,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推動煤炭產能保持合理裕度和足夠彈性。到2027年,煤炭產能儲備制度初步建成,形成一定規模的可調度產能儲備;到2030年,力爭形成每年3億噸左右可調度產能儲備。
《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出臺一年
去年4月出臺的《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以下簡稱《判定標準》)是工貿企業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隱患的根本依據,《判定標準》出臺一年以來,全國工貿企業自查自改重大事故隱患7萬余條,應急管理部門執法查處7.2萬余條,精準治理了一大批問題隱患。
《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出臺后,應急管理部派出聯合執法小分隊在各地進行抽查檢查,發現雖然大部分工貿企業組織過專題學習培訓,能夠對照標準自查自改,但仍有不少工貿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對《判定標準》學習不到位、應用不到位。比如《判定標準》第十四條規定,與安全相關的設施設備應當保證安全運行和使用,否則就是重大事故隱患,而執法檢查發現,有的企業只關注安全裝置有沒有,不重視是否能真正發揮作用。
針對抽查中發現的問題,應急管理部近期將組織專題培訓,對冶金、鋁加工(深井鑄造)、粉塵涉爆等工貿重點行業領域的判定情形進行再次解讀,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再培訓。加快推進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應用。在工貿重點行業領域企業全面推廣應用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圍繞《判定標準》制定數據接入規范,形成監測預警、執法檢查、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的全鏈條閉環管理工作模式。此外,應急管理部還將對工貿行業生產安全事故多發的地區開展幫扶指導,推動相關地區進一步深入理解《判定標準》,精準判定和排查重大事故隱患。
【吸引八方來客 廣交天下朋友 中國對外開放行穩致遠】
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正式開館
4月13日,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正式開館。
涵蓋科技產品、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的多場新品發布活動啟動,來自英國、新加坡、韓國、日本等10余個重點國別和地區的采購團,以及100余名全球頭部企業高管到會參加商務活動。
第135屆廣交會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將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廣州舉辦,本屆廣交會更具創新活力。目前,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本屆廣交會參展企業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等優質特色參展企業超3000家,比上屆增長20%。更趨數字化智能化,數字技術、智能制造相關的參展企業將近3600家。
截至4月12日,已有來自215個國家和地區的13.7萬名境外采購商預注冊。
【重點工程建設全面提速 捷報頻傳】
深中通道開始橋梁荷載試驗
廣東交通集團4月13日發布消息,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已順利進入橋梁荷載試驗階段。接下來,最大達136輛總重約5000噸的大貨車組,將為深中通道中山大橋、伶仃洋大橋、非通航孔引橋進行體檢。據了解,深中通道橋梁工程荷載試驗工作將持續至4月17日。
深中通道是世界級橋、島、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全長約24公里。目前,深中通道的機電、交安、路面、房建附屬等工程正在全力推進,為6月具備通車條件沖刺。項目建成通車后,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將從目前的約2小時縮短至30分鐘內。
京廣鐵路鄭州局管內集中修全面啟動
京廣鐵路是我國南北鐵路交通大動脈,客貨運輸極為繁忙,為確保線路安全暢通,國鐵集團鄭州局從4月11日18時開始,對管內線路進行集中修,計劃于5月7日18時完成。此次集中修將利用26個施工天窗完成大機清篩24.61公里、大修換軌46.9公里、更換道岔24組、接觸網全面檢查609.48公里等多項任務。
遼寧:49項重大電網工程開工建設
日前,遼寧49項重大電網工程集中開工建設,投資超過200億元。這批開工建設的49項重大電網工程包括服務產業發展工程、新能源送出工程、電源外送工程等,涉及清潔能源消納、重大項目需求等多個方面。
目前,遼寧能源的基本格局為西部是清潔能源基地,中部是負荷中心,南部是海上風電、核電的基地,東部未來規劃建成抽水蓄能的基地。遼寧西部新能源基地發出的電當地消耗不了,真正能夠大量消納這些電力的地區是在中部,遼寧多部門通過電網的優化配置,把電源從西部轉移到中部的負荷地區。
【流動中釋放澎湃活力 中國經濟發展蘊含巨大潛力】
我國鐵路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推進
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今年一季度,我國加快推進鐵路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助力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不久前,東北地區首趟一單制鐵海快線班列從黑龍江富錦站開出。這趟班列最大的特點就是:企業只需要與鐵路承運人簽訂一份單據,進行一次結算,免去了不少物流環節。而以往則需要企業分別同鐵路、港口、船運公司等好幾家單位進行對接,手續繁瑣。
加快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發展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創新舉措之一。今年,我國大力發展以鐵路運輸為骨干的多式聯運,科學調配運力資源,優化運輸流程,加快推動鐵路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國家鐵路集團在全國規劃的40個鐵路物流中心全部掛牌成立,標志著鐵路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
國鐵集團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鐵路直通快運班列開行數量已達到340條,已建成165個鐵路物流基地。今年一季度,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完成330萬標箱,同比增長11%;全國鐵路開發物流總包項目186個,年合同運量超過2.8億噸。今年,我國還將不斷加大重點區域鐵路專用線和物流基地建設力度,進一步增強鐵路貨運的市場競爭力。
中老鐵路開行國際列車一周年 累計發送旅客70萬人次
4月13日,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開行滿一周年,開行一年累計發送旅客70萬人次,包括來自87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境旅客18萬人次。4月13日,中國西雙版納至老撾瑯勃拉邦兩大著名旅游城市間增開國際旅客列車1對,實現兩地間當日往返。
江蘇出入境人數連續5個月大幅上升
受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等因素影響,目前,江蘇各口岸跨境旅游、就業、商務等進出境客流已連續5個月保持大幅上升態勢。
記者從江蘇邊檢總站獲悉,今年一季度,南京邊檢站共查驗出入境人員108.4萬人次,同比增長163.1%,其中85%的人員從空港口岸出入境,江蘇籍居民由江蘇省各對外開放口岸出入境51.3萬人次,同比增長2.5倍。
作為江蘇最大的空港口岸,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發揮了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的有力支撐作用,出入境客流量占全省出入境旅客總量的三分之二。目前,祿口國際機場通達9個國家、3個地區,共計18個航點,悉尼、米蘭2條洲際航線,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11條亞洲航線和5條港澳臺航線穩定運營。
【2024年春風行動收官 發布崗位超4300萬個】
記者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了解到,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就業服務的2024年春風行動剛剛結束,其間,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活動6.4萬場,發布崗位4300多萬個。
今年春風行動期間,全國舉辦的招聘活動場次數和發布崗位數量均比去年增加10%。多地還出臺穩崗留工、迅速返工等獎補政策,發放就業補貼66億多元,幫助6萬多家重點企業解決用工需求40多萬人次。
據全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大數據分析,春風行動期間,制造業仍是吸納就業大戶,招聘需求占全國三成半;技術技能崗位需求擴張明顯,與普工的需求結構由三七開變為五五開,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專業人才需求旺盛。
此外,全國小微企業招聘需求明顯增加,康養護理、零售、住宿餐飲、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服務業崗位需求走高。
【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 關鍵核心技術成果豐碩】
天都衛星傳回最新影像 月球通導新技術驗證進展順利
記者4月13日從深空探測實驗室了解到,和鵲橋二號中繼星一同前往月球的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順利開展了月地高可靠傳輸與路由等新技術試驗,并傳回了月面近距離最新影像。后續,試驗星將陸續開展系列月球通信導航新技術試驗,為國際月球科研站、鵲橋通導遙綜合星座系統的設計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河南洛陽首株黑花型太空牡丹通過新品種初審
近日,在河南洛陽國際牡丹園航天育種基地里,一株太空黑牡丹絢麗綻放,這株命名為翰墨丹青的牡丹剛剛通過了中國花協牡丹芍藥新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初審,這也意味著這一獨特的牡丹品種距離正式面世又進一步。
記者在洛陽國際牡丹園航天育種基地里看到,這株開花的太空黑牡丹約有1米高,在花冠面積約1.5平方米的牡丹植株上,綻放著八九朵盤子大小、紅中透黑的牡丹花,相較亮色系的牡丹花顯得更加深沉內斂。
據了解,洛陽國際牡丹園在2011年共挑選出982粒洛陽牡丹、芍藥的種子跟隨神舟飛船升空,進行航天育種。這株牡丹的種子就是其中之一,隨后于2018年初次開花,又經過6年精心培育,于今年最終命名為翰墨丹青。黑色牡丹品種一般屬于中晚開品種,但航天育種的翰墨丹青則比一般的黑色系牡丹花期提前7天左右。
【大美中國畫卷徐徐打開 生物多樣性展現魅力】
新疆進入賞花季 花經濟助推鄉村振興
鮮花次第綻放,天山南北進入賞花季。新疆各地以花為媒、以花興農,漸成氣候的花經濟正成為鄉村經濟新引擎。
在天山北坡的新源縣吐爾根鄉,遠近聞名的野杏溝進入盛花期。遠處雪山綿延,近處春意盎然,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打卡。
把顏值變產值,在政府的鼓勵下,吐爾根鄉上百戶人家吃上了旅游飯。阿扎提努爾蘇坦這些年開飯館,一個賞花季就能給家里帶來可觀的收入。今年,他把家里房間新裝修出來開辦民宿。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圖木舒克,綻放的西梅扮靚了鄉村。這兩年,當地逐步形成了從種植開發到加工銷售的特色產業鏈。春賞花、夏品果、秋收獲、冬加工的發展路子,讓大伙的錢包越來越鼓。
和田的玫瑰、伊犁的薰衣草、博州的芍藥......目前,在天山南北,食用、藥用、工業用花卉以及觀賞苗木等多品種齊頭并進、規模發展,全疆花卉種植面積穩定在40萬畝左右,年產值達到6億元。新疆提出:通過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到2035年基本建成完備的花卉產業體系,力爭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
云南綠春:打洞 帶娃 穿山甲春日忙
春天萬物復蘇,穿山甲也忙碌起來,又要挖洞,又要帶著娃出門溜達。接下來,我們到云南紅河的綠春縣去看一看。
畫面中,這只野生穿山甲把頭埋在洞中,一半身子仍在洞內,不一會兒就刨出一堆土。然后它退出土洞,稍事休息,又繼續開始施工。這是近日云南紅河綠春縣一位當地村民在山上勞作時意外用手機拍到的畫面,穿山甲的前肢強勁有力,爪子也十分堅硬,挖洞時動作很是嫻熟。
此前當地還偶然拍到了穿山甲帶崽出行的畫面。一只萌萌的小穿山甲緊緊趴在家長的背上,兩只前爪還不安地來回擺動,強壯的穿山甲家長則穩穩地背著寶寶向上攀爬。
穿山甲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繁殖周期漫長,繁殖效率低,整體數量極其稀少。它們生性比較膽小,晝伏夜出,很難在白天被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