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威爾康奈爾醫學研究人員稱,許多在美國尋求庇護的人表現出與心血管疾病跡象相關的壓力和疼痛癥狀增加。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麻醉學副教授、紐約長老會/威爾康奈爾醫學中心的麻醉師古尼莎·考爾博士說:“我們沒有預料到這些疾病或病癥的發病率在這么年輕、否則健康的人群中會這么高。”
這項研究發表在12月5日的《自然心理健康》雜志上,分析了453名美國尋求庇護者與心理壓力、心血管疾病風險和身體疼痛相關癥狀的醫學評估。這一發現令研究人員感到驚訝,因為尋求庇護者的中位年齡為30歲,這被認為是出現心血管問題的年輕人。
布里格姆婦女醫院介入疼痛醫學研究員Jacob Lurie博士和耶魯大學紐黑文醫院內科住院醫師Harlan Linver Pietz博士共同撰寫了第一篇論文,他們在威爾康奈爾醫學公司進行了這項研究。
根據聯合國全球趨勢報告,到2023年底,全球有近1.2億人被迫流離失所,比2022年增長8%。除了嚴重的心理創傷外,酷刑幸存者還報告了其他健康問題,包括與創傷有關的持續身體疼痛。
在一項關于壓力、法律地位和疼痛的定性研究中,在威爾康奈爾醫學的人權影響實驗室看到的尋求庇護者報告了心血管疾病的癥狀,考爾是該實驗室的創始主任。
“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通常不會在這些年輕患者中尋找心血管疾病,”考爾說。這促使研究人員考慮一個更大的隊列來確定這些疾病的患病率。
他們首先審查了2010年至2020年期間訪問威爾康奈爾人權中心的世界各地難民的評估。這家診所專門為尋求庇護的酷刑幸存者服務,由醫學生經營,由包括聯合醫療主任考爾在內的教職員工監督。
他們發現,47%的參與者報告了令人擔憂的心血管疾病癥狀,包括心悸、昏厥、中風和胸痛。此外,31%經歷過心血管疾病癥狀的人還報告了心理壓力和身體疼痛的癥狀。同時出現壓力和疼痛癥狀強烈預示著心血管疾病的癥狀。
這些發現可能會促使臨床醫生在評估年輕人群時更認真地考慮心血管問題。
“這將對臨床醫生更好地了解這些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癥狀是如何表現的有價值。沒有準確的診斷,適當的治療是不可能的,”安娜貝爾·李說,她是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四年級學生,也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
作者計劃進一步調查這些癥狀在這一人群中的發生情況以及可能減輕這些癥狀的干預措施。他們預計,壓力、疼痛和心血管疾病癥狀的實際患病率實際上高于這項研究的結果。
考爾說:“這是一個尚未開發的科學研究領域。”“既然我們知道這些疾病出乎意料地普遍,我們應該提前解決這個問題。康復的增加和醫療費用的降低不僅使這些人受益,而且使他們所在的社區受益。”
勞倫·巴拉克是威爾·康奈爾醫學的自由撰稿人。